微信二维码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已有账号,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
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
请绑定手机
白玛央金看上去很秀气,身材瘦削,个子小巧,柔和的鹅蛋脸上微微一笑,就透露出青藏高原独有的女性柔和之美。多数时间的她,穿着牛仔棉服走在路上,总是步履轻快,不拖泥带水;参加典礼或前往颁奖时,她才会换上多彩的藏族服饰和简单的首饰,徐徐走上舞台时,又映衬出她的少数民族女子的典雅风情。
她的声音却是略微沙哑的,谈话的期间,她时不时需要清一清嗓子。她感到抱歉,笑着说是自己爱吃辣,最近尝试了一下女儿推荐的“辣条”,欲罢不能,结果一吃多,嗓子就成了这样。但在浏览她曾经的视频则会发现,这种轻微的沙哑总是存在的。
白玛央金出生在青藏高原,也基本一直生活在拉萨,但难以想象的是,她也会偶尔高原反应,需要吸氧和打针来平复身体内部的情绪起伏。而这种“突发情况”,往往出现在她上山下乡的路途中,出现在她张罗走访的日子里。
白玛央金跟牧民沟通
CCTV2016年拍摄的一段VCR中,她面对嘈杂的人群哑着嗓子安排工作,一边要面对镜头解释现场情况,另一方面则要切换成藏语跟农牧民打交道。她往哪里站,农牧民们就如潮水般涌上来,将她包围,然后抬着头静静地听她的解释。
影片记录的是一次下乡义诊的画面,白玛央金奔忙在义诊医生和前来就诊的农牧民之间,奔忙在义诊站点和运输物资车之间,奔忙在一个个村落乡镇之间……这样的奔忙,白玛央金已经坚持了10年。
“重生”的希洛
洛桑一家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一户普通牧民家庭,但在2012年之前,这个家庭没有一个孩子顺利地走过成年。下一代的健康,是洛桑夫妻和长辈的心病。
洛桑妻子
2012年,第三个孩子“早早”地在家里落地了。但这个孩子还不足月,气息微弱,生命岌岌可危,洛桑一家还没来得及欣喜就陷入了焦虑。但孩子是家里接生的,他们没有任何医疗设备和合理措施可以挽救这个新的生命,难道又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逝去吗?
很多牧区妇女生产现状
正巧,洛桑听说在家附近不远的地方有医疗队来义诊,他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抱着这个孱弱的新生儿去了。
协会顾问及儿科专家益西央宗医生看见婴儿变了脸色,“马上抢救!”,这是白玛央金记得的唯一一句话。
在临时设立的义诊医院,这个孩子在志愿医生的手里,活了下来,并被取名“希洛”,藏地文化的意思是——“重生”。
协会下乡义诊收到农牧民的欢迎
2016年的一次义诊,希洛的爸爸听说县里来了义诊专家,再次带着希洛前往,并一眼认出了专家团队。据希洛父亲说,女儿已经五岁了,还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经专家检查,这个孩子患有“偏脑瘫”,应该与孩子的早产有关。偏脑瘫虽然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训练和康复,有效提升患者的语言和行动能力。
了解到这一情况,白玛央金当即决定将这个孩子送到拉萨去做康复救助,对接到一个西藏地区贫困残障妇女和儿童的康复治疗项目。
看见白玛央金,孩子的父亲激动地说:“五年前就是你们救了我女儿啊!”
这个逃离过死神之手的孩子,经过在拉萨8个月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行走并简单地对话了。从此,她的生命不再只有沉默和静止的无趣,她的未来也能够像大部分人一样,歌唱并用脚步丈量。即便脚步会慢一些。
“那个健康的孩子死去了”
“唉……”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至今谈起这个听来的真实故事,白玛央金还是止不住叹气,深深觉得惋惜。
有一年在乡里赶路时,一位村医看见一个面包车停在路边,周围围着几个大人。
那天天气很冷,村医很疑惑,但直觉带着他和伙伴走上前。
走近一看,原来车里躺着一个产妇,身边放着一个新生儿,还有一个被大人抱着。“就用的是大人的大衣裹着,也没别的装备。”
经过沟通了解到,这是个刚刚在家生产的产妇,落地的是一对双胞胎,但是有一个身体很弱,看起来已经不行了,产妇状态也很差,家里人手足无措,正准备把母子俩送往医院。
二话不说,这位村医和伙伴就陪着产妇和孩子去了最近的医院。
“医生说再晚来一点这孩子就没救了。”白玛央金心有余悸。
2016年央视慈善之夜截图,雪域高原新生儿
幸运的是,那个孱弱的婴儿在保温箱的护佑下渐渐健壮起来,产妇也恢复了正常。
“但我们没想到的是,那个刚出生很健康的孩子,居然夭折了。”白玛央金语气中透露着无奈,“我们分析,是家里人没做好保温措施,那么冷的天,他们也不懂,就用大人的外套裹着,好好的孩子就没了。”
带来平安吉祥的是知识和正确的认知
像希洛和双胞胎这样的喜悲故事,在白玛央金的行途中并不罕见。
她参与几乎每一场下乡义诊,尽可能去倾听农牧民的心声和需求,不仅协助对接更多资源来平衡边远山区的医疗救助资源的匮乏现状,也了解群众存在的落后认识和亟待改正的健康误区。
过度的劳累和奔波往往导致她体力透支,上气不接下气,成为了极少数在家乡还产生高原反应的藏族人。她不得不通过吸氧、打针的方式来缓解。
白玛央金下乡时体力透支
为什么这么努力?
因为她看到了现状的严重性。白玛央金说:“在藏区,传统观念认为怀孕生产是非常私人的事,所以不愿意对外讲,更不愿意去医院做产检,很多地方的女性都是由妈妈、姐姐或者家族其他女性在家接生。”但是家庭医疗卫生条件的缺乏,往往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
白玛央金还表示,在藏地的传统中,很多人并不习惯给新生儿提前购买很多婴儿所需的物品,常常是等到临生产了才准备,或者是接受邻居的赠送,这往往导致一些早产儿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温措施而丢失宝贵的生命,让原本令人期待的新生变成悲剧。
协会三位创始人:央金、白玛央金、旦增曲珍(从左至右)
十年前,白玛央金和两位前同事,从零开始创立了今天的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目标就是致力于救助雪域高原孕产妇和婴儿,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提升边远农牧区的医疗水平。他们组织下乡义诊,尽量补充边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另一方面他们培养培训合格村医,为大批偏远山区输送医疗人才。
他们下乡时,发现很多老百姓因为距离遥远而没有就医机会,导致小病拖成大病。于是2013年,协会开始义诊项目,每次都会根据专家建议带一些当地常见病药品免费赠送给乡民。如果遇到大病和严重的病症,则会将患者对接到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白玛央金他们调研还发现,相比于城镇医院和不定期的义诊,乡村的“赤脚医生”才是基层真正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的关键。
西藏地区基层村医的重要性
“他们很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医疗训练,而且很多人也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当下的治疗需求。”此外,他们还招募有意向成为村医的有志青年,一起为他们提供长期、系统的医疗培训课程。
由于学习全免费,还能通过协会进入西藏大学专业医学院听课,去自治区最好的医院进行见习,西藏母子保护协会的“村医培训”甫一面世,就获得了西藏各地村医和有志于乡村医疗建设的青年人的积极参与。
“45岁”的花甲老人
在培训村医的多年经历中,有这么一个特别的案例。
最初培训村医时,白玛央金他们将年龄标准定为45岁以下,据她说,这是针对路途遥远颠簸,学习强度和身体素质的综合考量。
村医在医院实习
有一次新生入学签到的时候,白玛央金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面的一个“白发人”。
“我过去一看,这位肯定都是老人家了,但他的名单上报的是45岁。”经过仔细询问,老人家说了实话, 原来他是家乡村里的一位多年行医的赤脚医生,当时已经60了,但很希望多学习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识,所以才瞒报了岁数。
“我这几十年都在家乡看病救人,我希望继续学习,回到家乡更好地治疗乡亲,直到我死去。”老人家朴实的话语震动了白玛央金,一方面让她看到自己的工作的价值,确确实实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也看到海量的社会需求。
村医培训结业照
“从那以后我们就取消了年龄限制,只要有意愿的,我们都收。”
通过培训,许多村医已经成为家乡独当一面的健康守护者。截止到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共举办了70期乡村医生培训,培养了3572名乡村级医务人员。其中来自偏远农牧区的村医超过一半。
学员学成回能够乡独当一面
这些受训后的村医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的74个县,683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截至到2019年底, 这些接受培训的乡村医生共成功接生了4800多个宝宝。有效提升了西藏基层妇幼保健水平,有效降低了偏远农牧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在西藏谚语里有一句话,大家齐心协力,做什么事都会顺利。”曾经面临各种不理解和泼冷水的白玛央金,和团队伙伴一起把保护雪域高原生命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但在白玛央金看来,西藏目前的社会组织发展还是比较初级,难以在自治区内部找到可以同行共进、共同参照的同伴。
为了机构的发展和项目工作的优化,她经常跑出省外甚至国外,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如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并在自治区内落地开展。
白玛央金作为银杏伙伴在海外访学
2019年,白玛央金通过银杏伙伴的推荐,了解到了英雄种子计划,并顺利通过审核,成为第一期英雄种子。
在西藏,白玛央金的团队十年来给雪域高原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健康福利,成为了行走在高原上的美丽雪莲,给藏民带来生命的希望和吉祥安康。
第一期英雄种子合影(白玛央金第一排左五)
谈起加入英雄种子社群的感受时她说:“咱们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能帮我对接到在做相同事业的伙伴,就像桥梁一样把我们链接起来。我因为经常下乡,路上信号不好,但我还是很希望有机会能多参加在线活动。”
“我希望做母婴健康或者健康大类比较好的伙伴,或者其他行业实践者,能够多跟我们交流,互相学习并共同促进发展。”
白玛央金和英雄种子伙伴们在一起(左五)
如果你也是妇幼保健或者大健康领域的伙伴,欢迎通过下方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官方微信二维码联系她们,与雪域高原的民众一起探索健康生活的新方法和理念。
扫描二维码
关注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