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年关注残障就业:除了生理缺陷,我们应无异
2021-10-19 15:52:03

最近,一则听障女孩开无声咖啡店的新闻上了热搜。今年32岁的李笑因为幼时高烧导致耳聋,通过不懈努力与自学技能,在地方残联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成功开了一家咖啡店,还招募了5名听障工作人员,让他们也能自力更生。


图片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新闻下方的评论不仅充满了肯定,更展现了社会大众越来越平等的价值观。相较于惊讶,公众对残障群体从业、创业的成功,更给予“尊重”、“平常心”,并以正常企业的服务要求去看待。


图片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从去年底爆红网络的“熊爪咖啡”,到今天李笑的无声咖啡厅,大众对残障群体创新就业、创新营销的接受度,以及对残障人群整体就业的关怀正在显著提升。

今年春季,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灵鹿团队”的同学们就针对残障青年的就业问题展开了实地调研,并在英雄公益基金的协调下,对接了一期英雄种子仪宁,获得了仪宁本人及其所在机构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的支持与指导。

此次调研的过程中,共派发问卷400份,回收率为58%,经过几次筛选后有效问卷为232份,问卷有效率为 81%;此外还有部分残障群体接受了面对面访谈。

有限的职业选择与欠缺的专业能力


提起“盲人”的工作,很多人就会与“按摩”联系起来。这正是大部分人脑海里的职业刻板印象,也是残障群体所遇到的职业选择限制的显著代表之一。残障人群面临的主要就业困境就在于,社会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残障扩大化,并设立某种职业为限定性特征。此次接受调研的对象中,中专生和大专生占主体,其次为高中和本科及以上。在调研中,针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因素层面,绝大部分的选项都集中在“职业选择有限”和“自身专业能力”两个方面。


图片

图表来源于《特殊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技术的升级,仅是盲人群体可适配的岗位就大大超越了按摩师,包括且不限于速记员、编程人员等更高阶的职业类型。需要倡导社会发现或设计更具包容性,不受残障特性影响,且能善用部分残障群体优势的多元岗位,拓宽残障群体的就业面,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相信随着社会产业的逐渐多元,科学技术的迭代,未来针对各类残障群体可释放的岗位类型也将可见地丰富化。与之同步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残障群体“自身专业能力”是否跟得上产业的革新与社会的发展?

根据此次调研内容可见,绝大部分残障群体的文化和学历水平处于中专和大专阶段,现有的职业教育是否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部分专业技能,课业内容是否能与市场需求同步,是他们就业时自信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
对市场需求认知模糊


由于被调查对象集中在17-26岁,因此大部分残障青年均处于在校阶段。针对进入社会前最重要的学校教育,在校阶段会绝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从业选择。然而接受调查的残障青年们却仍旧表示:希望学校开设更多专业课,提升专业水平,并提供更多平台、招聘会、资源和就业层面的指导。


除问卷调研外,灵鹿团队的同学们还对部分残障青年开展了一对一访谈。当被问及是否“有了解过残疾人未来的主要的就业岗位”时,三位同学中仅有一位提到了“客服、录单员”的新角色,另外两位同学则表示“没怎么了解过”,或者“主要是办公室工作”等不太清晰的职业描述。

一方面可见残障群体自己对于职业的了解还存在较大的盲区,限制了他们对未来从业的想象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对学校的职业教育和引导提出了更多实际的需求。


岗位招聘避免“一刀切”,
残联需发挥更大作用


受访的三位同学中,在“是否有过工作经历(包括兼职)”问题上,仅有一人表示参与过工作。


图片

图片来源于《特殊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而参与过工作的同学也表示,当时去的是工厂,做流水线工人,自己的残障情况并不受影响,“工作蛮顺利的”。但也遇到在不了解他身体的情况下,因为他身体有“残疾”就直接拒绝用工的事实。因此企业是否可以在招聘用工时,将招聘需求细化,对前来应聘的求职者进行更细节的审核,而非“一刀切”地拒之门外?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尝试的方向。当被问及是否有接触过“残联或其他公益组织”时,所有接受一对一访谈的残障青年几乎都表示只接触过残联,并具体有描述到去残联办残疾证,或者自己生活的片区的区残联。可见残联在残障群体生活及心中的重要性。但当进一步问及“是否了解关于残疾人就业或者是创业的政策了解?了解得有多少?”时,几乎没人能够答出。


图片

图片来源于《特殊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作为政策的受惠者,残障青年竟然对具体政策缺乏了解,一方面有可能来源于残障青年这方面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和残联对此的宣传力度仍有待提升。



今年7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残疾人收入和就业成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


图片

图片来源于《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重点任务之二便是“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具体指导方向就包括:1.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2.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3.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4.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5.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相当于整个德国的人口数。这样庞大的人群,不应该被社会忽视、怜悯和隐藏,而应努力让他们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共享社会福祉。正如潍坊惟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仪宁所说:“这份宝贵的伸向特殊群体的触角,从开始迈出的第一步,让未来的公益也有了更多丰富的可能。


我们期待社会对于残疾人就业问题,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平等的融入社会,成长为能够像健全人一样回报社会的人。”